邢立华:范式的囚笼——医院建筑的破局与升维┃ 孟建民本原设计
发布时间: 2023-07-05
浏览(1150)
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于2023年6月17日至19日在四川成都圆满举办,深总院本原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邢立华在17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外医院建筑设计师高峰论坛-亚洲版块”上发表《范式的囚笼——医院建筑的破局与升维》的主题演讲。作为首届“中国医院建筑设计引领者”的获奖者,结合多年的医院设计经验中,他清晰地指出当下医院建筑设计的问题:医院无法跳脱出既有的建筑类型,困囿于僵化的范式里。针对此,他认为,医院建筑要想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基础上破局,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关系”,医疗建筑师应该学会在“关系”的缝隙里发挥想象力。最后,他以团队设计的5个建筑项目为例,具体阐述了医院如何在城市、空间、环境、文脉、人文等方面突破边界,创新升维。

▲邢立华
通过简要回顾医院建筑空间演变史,他指出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医院建筑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分别具有通风机器、治病工厂、模块框架、疗愈环境的特征。然而,近200年的历史中,医院建筑的范式并无显著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医院作为权力空间的实体,其权力关系的本质深深制约着建筑空间的演化。
医院建筑繁杂的医疗功能,往往限制了医院建筑师的想象力,使得大多数医院建筑师成为功能主义者。然而,一个功能好用的医院并不能称为一个好医院,医院有责任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等多种要素负责。这些要素恰恰是医疗建筑师破局的线索。医疗建筑师应该在满足基本医疗功能的需求上,创造一种设计图景,在复杂的医院设计中找到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运用创造性思维把医院在紧张焦虑的时刻变成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理念释义
在城市核心区,以医疗建筑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开发模式有巨大的复合潜能,激发并释放这种潜能是这类大型复杂项目设计的目标。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与城市轨道交通结合,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枢纽。利用同时在建的地铁12号线,与已建成地铁1号线结合,建筑师创造性地将医院入口大厅、门诊落客接驳、医院商业、地铁商业等空间要素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一个集成的一体化空间体系。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在建)
弱化城市与医院外部空间的差异性,将其视为一种整体的变化,建立新的公共空间,使其成为一系列具有差异性活动事件的空间框架。罗湖区妇幼保健院设计在垂直与水平空间维度上将城市街道与医院广场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彼此连续的整体。结合医院8h/24h(门诊(医技)/ 住院)的运营模式,在紧张用地中实现白天“医院门诊广场”与夜晚“城市公共广场”两种状态的切换。白天,伞状构筑物创造出斑驳的阴凉,人们经由阶梯式的入口广场进入或离开医院;夜晚,伞状构筑物的灯光亮起,人们经由城市空中天桥或街道漫游至此,驻足感受材料、光影、空间混合带来的丰富视觉体验。

▲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在建)
人工与自然的边界被消解模糊,试图创造一个连续的有机体。海口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尊重场地原有特质,保留稻田,与屋顶花园形成一横一纵的景观轴。中央稻田既生产作物,又作为绝佳的疗愈景观。科研与医疗,跨越市政道路,成为一个连续的空中花园,使得门诊街与住院生活街互相连通,构建“从实验到临床”连续的生态疗愈图景。无论是医护、患者、科研人员都能在这种疗愈景观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轻盈与厚重既冲突又融合,在特殊的场地环境中和谐共存。坪山区妇幼保健院设计试图诠释一种双面交融的都市意境,一面是如火如荼的当代城市化现实,一面是百年世居的人文理想。新建的医院部分面对着古建筑,由近及远,缓慢上升,创造出雕塑般的形态。轻盈与厚重,流动与稳定,现代与传统,新老建筑形成了微妙的对话关系。退台的布局为医患营造了连续立体的屋顶花园,成为就诊期间家人陪伴的场所。公共空间与自然环境互相交融连结的理想形态,为医院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建筑的价值潜藏在“之间”(in-between)的张力中,迷宫式的清晰探索了“医院作为游乐园”的空间可能性。无锡市妇儿医院采用经典的多中心布局,巧妙契合了卓越中心的医疗模式。各卓越中心呈U形体量,互相错动,极具空间张力。屋顶为儿童创造了一片竹林迷宫,希望让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缓解住院期间紧张焦虑的情绪。每一个游乐空间赋予独特主题,是儿童玩耍的绝佳场所。
▲ 无锡市妇儿医院(未中标)
来源:MENG本原医疗建筑(深总院)
主页: 赌徒   
阅读原文
标签: 设计案例
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