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逝世,享年87岁
发布时间: 2022-12-02 浏览(1841)
△ 图源:事务所官网
△ 曼哈德·冯·格康和福尔克温·玛格,2020年于泰格尔机场 ©Marcus Bredt
1935年,冯·格康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他先在汉堡学习法律和物理,但后来决定在柏林学习建筑。1964年,他毕业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并获得建筑学学位。次年,即1965年,冯·格康作为创始合伙人与福尔克温·玛格共同创立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泰格尔机场历史照片 ©Landesbildstelle Berlin
gmp是进行全方位设计的事务所之一,其对建筑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造直至室内设计全面负责。在事务所成立最初的短短几年内,gmp就赢得了8项建筑设计竞赛,其代表作品柏林泰格尔机场便是其中之一。
也同样是竞赛,将gmp带入了中国市场。1998年,gmp在北京德国使馆学校的建筑设计竞赛中获胜。自那之后,gmp通过竞赛的方式获得了百余项建筑项目的委托。目前,事务所有600多名员工,分布于七个办公地点,在国内和国际积极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 柏林-泰格尔机场鸟瞰 ©Marcus Bredt
△ 航空塔台 ©Marcus Bredt
△ © Luftbild Berlin

△ ©Marcus Bredt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
北京,2011
项目以一座古铜色屋面覆盖于拆除核心后产生的巨大的空间上方,将旧建筑和扩建部分连为一体。博物馆的主要展览空间位于巨大的屋面之下,享有眺望北京城内各名胜景观的美好视野。扩建部分与保留建筑均衡一致,与此同时新旧建筑形象一目了然,从而展现建筑本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演变。
设计将原本分置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二为一。一座长达260米的艺术长廊作为建筑体的中央交通连接贯通南北,长廊正中位置扩展成为一座入口大厅,原有建筑的柱廊大门得以保留,加强了博物馆与其正对的天安门广场之间的联系。
△ 天安门广场西侧入口大厅,西大厅“博物广场” ©Christian Gahl
曼海姆美术馆新馆
曼海姆,2017

美术馆新建部分位于曼海姆菲德烈广场上,与青年风格的历史建筑旧馆局部相连,建筑从一个“城中之城”的理念发展而来。在一个简洁的整体体块内,独立的展览和附属功能空间穿插错落,构成极富张力的空间尺度。
单体空间围合于一个中央光庭四周,其间的交通通过连廊、平台和空中桥梁来实现。这令人们联想到城市中构成空间的元素——建筑和街区、道路和广场,建筑充满变化的交通流线、闭合与开放的转换,为室内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视角。

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投行总部
北京,2019
项目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地处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紧邻中国国家体育馆与中国国家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这座高度为83米的对称建筑由叠落曲折的连续体量生长而成,所有办公空间围绕九个采光中庭组团布置,在中心形成挑空中庭,创造了一个具有开放交融空间和连贯视觉联系的建筑整体。
建筑外观的设计理念基于具有北京古城典型风貌的院落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木构造形式相互呼应。每三层为一组的体量单元相互层叠、错落有致,这一设计手法打造了丰富而开放的内部景观;此外,工作环境的通透性,亦彰显了亚投行逾百个国家交互包容、开放透明的合作理念。

△ 中央中庭内景 ©CreatAR Images
△ 连续的开放空间 ©CreatAR Images
苏州博物馆西馆
江苏,2021
△ 夕阳余晖下的西馆 ©CreatAR Images
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设计理念来源于苏州古典民居及富有烟火气息的街巷里弄,着重打造一个以几何立方体组合而成的,小体量的建筑集群的结构形式。10个展厅均采用实体外墙,而玻璃幕墙围合的窄巷空间,则允许观众自由穿梭。这些小立方建筑群位于狮山东南侧一片葱葱绿林中,强调了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
建筑群中设有下沉式中式花园,其脱胎于苏州著名的园林景观,使西馆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并完善了整体空间构架。西馆的建成,与苏州城东的苏博遥相呼应,将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载体,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文化地标。
△ 夜色下的主入口 ©CreatAR Images
△ 室内休息区 ©CreatAR Images
北京丰台站
北京,2022

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也是中国首座采用高速、普速重叠双层高架车场的火车站。
车站顶层是高铁列车的站台层,12条南北方向的高铁线从这里始发。首层站台归20条普速列车停靠使用,地下层运行两条地铁线。车站站房面积近40万平方米,采用悬浮屋顶和柱廊立面,495米长的中央光庭结合玻璃幕墙,为站内引入大量自然光。
△ 一层进站大厅 ©Schran Images
△ 中央光庭 ©Schran Images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北京,2022
这一国家级博物馆将两座博物馆的功能集为一体,它的建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新文化区增添了又一座重要的新建筑。建筑外观设计与其内容相辅相成,雕塑般的幕墙结构富于色彩、深度与光泽效果的变化,使博物馆无论从近处还是远处看都颇具特色。
建筑在结构和尺度上被划分为彼此贴合的三部分:浅色锈石花岗岩基座、玻璃幕墙的透明平台层和漂浮在上方的铜色主体建筑。通过这种三段式布局,设计在13.5米的高度上形成了一个有屋顶的城市露台,以公共空间的形式环绕着建筑。6米悬挑的屋顶也为玻璃幕墙后面的展览区提供了遮阳保护。
△ 建筑外观 摄影:CreatAR Images
来源:有方空间
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赏
×赠送成功!
赠送记录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讯币